查看原文
其他

小米有品开卖挂耳咖啡,这在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市场?

范盒 2022-12-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FoodPlusHub

声明:本文为FoodPlus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篇Toast·吐司文章思考点:

1、小米有品近期上线了挂耳咖啡产品,这背后可能意味着什么?

2、小米有品的食品板块发展得怎么样了,对于食品初创公司这会意味着什么?

3、挂耳咖啡在整个咖啡品类以及咖啡消费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4、中国市场上挂耳咖啡又处于什么地位?

5、目前中国市场上有哪些挂耳咖啡品牌,这些玩家各自的特色以及发展情况如何?

6、挂耳咖啡在中国是一个好的创业方向吗,以及这个小品类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多大的市场?



精品咖啡品牌鹰集咖啡的挂耳咖啡产品上线小米有品平台


鹰集咖啡金丝雀挂耳咖啡产品

(图片来源:鹰集咖啡微信服务号)


最近我们在鹰集咖啡的微信服务号上看到鹰集咖啡的挂耳咖啡产品于5月28日上线了小米有品平台,一共上线了两款咖啡,分别是猫头鹰和金丝雀,每款咖啡各两种包装,分为5包和10包。


鹰集咖啡是上海的一个精品咖啡品牌,对于熟悉鹰集咖啡的咖啡迷来说,应该熟悉在鹰集线下实体咖啡馆点单时,猫头鹰和金丝雀是店员要求选择的两种咖啡豆种类,前者更加浓郁,后者更加清新。


其中猫头鹰是拼配咖啡豆,金丝雀是单一产区单品咖啡豆,对于不太熟悉咖啡的消费者来说可能会不太理解拼配豆和单品豆分别是什么。


其实我们大多数喝到的咖啡都是拼配豆,拼配豆即多品种咖啡豆混合在一起,由于每一种咖啡豆的风味、口感都有细微差异,所以拼配豆的风味相比会单品豆会丰富一些。


而单品豆即指一个产区某一个品种的咖啡豆,由于农产品的标准化很难控制,所以同一产区不同年限的咖啡豆都会有差异,所以单品豆一般并不常见,而且通常会用好的咖啡豆来做单品咖啡豆,这也决定单品豆的售价相比拼配豆会更高一些。

鹰集咖啡挂耳咖啡产品

(图片来源:鹰集咖啡微信服务号)


所以鹰集咖啡的这两款挂耳咖啡在售价上也稍有不同,拼配的猫头鹰5包装售价人民币24元,10包装售价人民币54元,单品的金丝雀5包装售价人民币42元,10包装售价人民币78元。


除了鹰集咖啡这两款挂耳咖啡之外,我们还在小米有品看到,在5月早些时候上线了另外一款名叫和言的挂耳咖啡,只有一种规格,10包装的售价人民币49元,目前评论数在110多条左右,最早一条评论是5月15日的。


从去年10月份小米有品开卖袋泡茶开始,我们把小米有品上线食品产品当做一个风向标,尤其是一些小品类和食品初创公司的产品,这说明大公司也在关注这些小品类和新产品,而小米本身有庞大的流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小品类的成长以及新产品的增长,获得更高的市场认知度。


小米是一个在年轻消费者中有较高认识度的品牌,而小米有品近期上线了两个品牌的三款挂耳咖啡产品,也在说明这些年轻的人群关注挂耳咖啡这个小品类。关于这三款挂耳咖啡在小米有品上的表现,我们会进行持续关注。



有品在近期更名为小米有品,目前上线的食品种类已经接近100种


回到小米有品的食品类目上来。


在去年10月份,小米有品还叫有品,更为人熟知的是小米生态链品牌米家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所以在当时食品的种类并不很多。也在那时有品开卖袋泡茶,上线了一款平仄品牌的袋泡茶,当时我们在Weekly中提到上线的食品种类也不过12个。


随后的12月有品开卖方便面,上线了一款和厨的冻干方便面,我们在那篇Weekly中还特别介绍了冻干技术在食品中应用的一些情况。那个时候有品上线的食品种类达到了26个,虽然相比网易严选相差了有10倍以上,但看得出有品对于食品的挑选上有一定的思考,比如也在那个时期上线了两款精酿啤酒。


随着小米在香港提交招股说明书准备IPO,旗下的精品电商平台有品也在同一时期更名为小米有品,更加强调小米品牌,要知道最早有品是从米家有品更名过来的,这也能够看得出在更名为小米有品后,这是小米上市非手机业务板块的一大核心。


截止到文章发布之前的数据,我们观察到小米有品食品板块的种类目前已经有96种,即将突破100种。这近100种食品总共分成了六大类,分别是方便食品、休闲小食、酒水/乳品、生鲜、冲饮/茗茶、粮油/调味。


从小米生态链中的智能硬件产品来看,主打是爆品,从单品突破,毛利设定并不高,让单品来承担大规模销售的目标。


这在小米有品的食品类目中也能够看到类似的逻辑,比如和厨冻干面,因为小米有品的销售让这款方便面成为了网红产品,在小米有品的服务号文章中也多次出现在月度爆款产品的推荐中。


和厨冻干番茄面(图片来源:小米有品)


在先推出冻干番茄面之后,又推出了冻干阳春面以及大桶装的冻干番茄面。目前冻干番茄面的评论数已经超过28000条,阳春面的评论数也超过了5000条。


除此以外的产品还有白酒、精酿啤酒以及葡萄酒,目前精酿啤酒有7个SKU,葡萄酒有12个SKU,还有白酒中的谷小酒之前我们在Weekly中曾提到过,做为小米生态链企业进驻了小米有品,并获得了3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还有茶这个品类,之前上线的袋泡茶品牌平仄是一家小米生态链企业,创始人也曾是小米员工,目前平仄在小米有品上线的茶叶产品已经有4中,袋泡茶、小罐装的茶叶,以及花草茶和单芽茶。除了平仄之外,还有10款茶叶产品。


另外,以前我们也提到过进驻小米有品有两种,一种是认识小米员工,另外一种是通过发邮件申请,但最近我们发现小米有品开通了招商页面,可以看出小米有品会持续增加上线的产品种类以及食品种类。


小米有庞大的流量支撑,从渠道以及早期宣传这个角度来看,早期食品初创公司可以把类似小米有品这样的新型渠道做为发力重点,可以实现早期的积累和做市场启动。



全球各大咖啡市场环境,咖啡的产品分类和挂耳咖啡的地位,以及挂耳咖啡有着怎样的消费场景


挂耳咖啡是一个历史并不长的咖啡产品形态,主打便利性,不需要专业的冲泡器具或者咖啡机器就可以很方便做一杯咖啡,最近在中国能够流行起来很大原因是因为精品咖啡的流行,随着有一批做精品挂耳咖啡的品牌出现,主打兼具便利性和高品质咖啡两点。


要追溯挂耳咖啡的历史,要从日本咖啡集团UCC发明了挂耳包专利谈起,这种用无纺布和纸板包装的方式将烘焙好的咖啡粉包装好,冲泡时只需要撕开挂耳包挂在杯子按量注水即可。发展至今,挂耳咖啡在日本零售包装咖啡类别中已经占据了不小的份额,据好奇心日报2014年的一篇报道,这个数据在15%左右。


根据UCC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在UCC的挂耳咖啡产品线总共有7条产品线,近30个SKU,其中比较知名的是Gold Special和职人咖啡这两条产品线。


其实UCC的咖啡业务非常多元化,从咖啡豆种植到咖啡豆贸易、烘焙以及销售,全产业链运作,既有针对消费者端的咖啡豆、即饮咖啡、咖啡馆业务,也有针对企业端的咖啡豆供应,包括酒店、餐厅以及便利店等,其中7-11的自动现磨咖啡的咖啡豆就是UCC供应的,甚至还包括咖啡机业务。


由于每个国家的咖啡消费习惯和咖啡文化不同,所以在咖啡的消费上以及咖啡市场的结构上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将咖啡品类进行分类,可以大致分成即饮咖啡、零售包装咖啡、胶囊咖啡以及现磨咖啡,其中挂耳咖啡可以纳入零售包装咖啡这个范畴,属于其中咖啡粉这个类别,除此以外还有咖啡豆。


另外,不论是在美国、中国,还是日本,现磨咖啡也就是咖啡馆以及便利店现磨咖啡,在整体咖啡市场的占比都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中国,在咖啡这个品类中全球最有潜力的市场,咖啡文化已经被星巴克这种连锁咖啡馆培养得有了一些基础,以及以雀巢为主的速溶咖啡让很多消费者有喝咖啡的经历。


但是咖啡的普及率相比成熟国际市场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中国人均1年4杯咖啡,而挪威、德国、瑞士这样的国家,人均是每天3杯。即便咖啡在中国一二三四线城市普及,这也是一个远比现在大得多的市场规模。所以星巴克将中国市场做为全球最核心的世行看待,luckin瑞幸咖啡也天使轮融资10亿来抢占这个市场。


根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的一份数据,中国咖啡消费每年增长幅度是15%,2015年的市场规模在700亿人民币,并预计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能突破到3000亿人民币。这其中的增长从哪里来,很大部分来自于门店现磨咖啡。


根据英敏特和Package Facts的数据,美国咖啡情况的情况是2017年现磨咖啡规模在234亿美元,2015年零售包装咖啡以及即饮咖啡在150亿美元左右,其中K-Cup大概在38亿美元,研磨类咖啡在40亿美元,其他则大部分被速溶咖啡占有,少部分即饮咖啡。


之前我们在Insight文章中也提到过一个数据,2012年的时候美国即饮咖啡市场大概在12亿美元,2017年达到33亿美元,每年增幅在14%左右。


回到挂耳咖啡的消费上,挂耳咖啡因为主打冲泡方便,而且又便于携带,所以消费场景主要分三种类型:a、在家;b、办公室;c、旅行。


但如果我们把这三个挂耳咖啡的消费场景拆开来看,其实每一个场景中都有相对应的竞争咖啡品类。


在家消费,例如在美国咖啡市场,咖啡机是很多家庭常备的家用电器,包括两种现磨咖啡机以及胶囊咖啡机,所以在美国市场现磨咖啡豆以及K-Cup占比都不小,速溶咖啡和即饮咖啡也是在家消费咖啡的场景,这两种都主打方便,而且在美国市场上许多即饮咖啡产品都主打家庭大包装规格。


办公室场景,在中国市场上,很多咖啡馆开在CBD、写字楼、办公区附近,以及同样开在这些位置的便利店,这些现磨咖啡占据一定办公室场景的市场,除此以外还有瑞幸咖啡、连咖啡为代表的外卖咖啡,这也覆盖了一部分办公室场景,还有一些办公室会配备现磨咖啡或者胶囊咖啡机。


旅行场景,同样主打便利性的速溶咖啡也针对旅行、外出这个场景。


挂耳咖啡在这三个场景中如何与其他咖啡品类产品进行竞争,就要看各个品牌如何在产品差异化以及零售价上考量了。至于有哪些竞争的策略,可以接着看文章的后面两部分。


起源于日本市场的挂耳咖啡,销售渠道主要是超市、便利店渠道,除了UCC之外,日本也有比如隅田川、Seiko等品牌。也有星巴克这样的连锁咖啡馆推出挂耳咖啡产品,这种类型的挂耳咖啡的销售渠道也包括了咖啡馆销售。


但挂耳咖啡在中国市场和日本市场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挂耳咖啡起步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这个时期线上销售已经逐渐成熟,所以在中国市场,挂耳咖啡的销售主要集中在线上销售,少部分来自于超市、咖啡馆,但便利店销售挂耳咖啡还不常见。



目前中国挂耳咖啡市场的格局,以及有哪些主要的挂耳咖啡品牌,这些玩家各自的特色以及发展情况如何


国内挂耳咖啡玩家大致可以分成这几种类型:


a、如果从咖啡豆品质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精品挂耳咖啡,另外一种则是普通的挂耳咖啡。

b、如果从品牌所属国家,可以分成国产咖啡品牌和国外咖啡品牌,其中国外咖啡品牌的挂耳咖啡产品大多是进口的形式。

c、如果从背后的咖啡品牌,可以分成有实体咖啡馆和主营咖啡豆咖啡粉的品牌两种类型。


从渠道来看,淘宝以及天猫是绝对的主阵地,例如在整个阿里平台销量比较靠前的柯林咖啡天猫旗舰店,其中一款售价人民币59元挂耳咖啡,规格25包,目前总销量已经超过22万,5月31日的月销数据在6400+,考虑到夏季并非挂耳咖啡旺季,可以估算这款单品在柯林天猫店的年销售至少在人民币500万以上,接近人民币700万。


在挂耳咖啡线上销售渠道也分布京东、小红书、微信等其他电商渠道中,不过相比阿里旗下的淘宝、天猫销售占比就会少许多。


全家旗下的湃客挂耳咖啡产品(图片来源:全家微信服务号)


除了线上销售渠道,线下渠道也有挂耳咖啡销售,比较常见是精品超市、便利店,比如在上海部分全家便利店能够看到全家旗下咖啡品牌湃客的挂耳咖啡有进行售卖,而类似大卖场目前还是速溶咖啡的主战场。


在2015年的时候,星巴克在国内市场推出ORIGAMI便携式滴漏咖啡,可以理解为星巴克品牌的挂耳咖啡,当时这款产品主要在星巴克少数店铺中售卖,所以对于有实体咖啡馆的咖啡品牌,这是一个主力的销售渠道,在现磨咖啡之外的周边产品业务。


虽然挂耳咖啡的玩家很多,但通过我们的观察下来,几乎不存在只做挂耳咖啡的咖啡品牌,除了挂耳咖啡产品外,也有开展类似咖啡豆业务、咖啡粉或者咖啡浓缩液产品。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盘点一下国内都有哪些挂耳咖啡玩家,以及他们在淘宝&天猫的挂耳咖啡产品和销售数据情况。


UCC挂耳咖啡产品


做为挂耳咖啡的鼻祖,旗下的几款代表性挂耳咖啡产品都已进入中国,但UCC的挂耳咖啡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是特别好,从UCC天猫旗舰店看到的数据,销量最高的是50袋装的职人咖啡,售价人民币129元,月销1050。


除了挂耳咖啡之外,UCC天猫店中也有销售速溶咖啡以及已烘焙咖啡豆和即饮咖啡,其中即饮咖啡在例如全家这种线下便利店渠道也有销售,此外在日本市场上UCC的即饮咖啡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处于领先位置。


柯林咖啡挂耳咖啡产品


柯林的挂耳咖啡咖啡是整个阿里平台销量排名比较靠前的,前面也有提到其中一款售价人民币59元的意式特浓挂耳咖啡月销在6400多,主打平价,相比精品咖啡来说采用的是普通的咖啡豆。


柯林咖啡这个品牌的销售渠道主要放在了线上进行销售,除了天猫旗舰店之外,还有食品专营店类型的天猫店以及京东、一号店等。


在另外一个叫做世祁食品专营店的天猫店中,销售排名第一的是一款蓝山风味咖啡粉,售价在人民币50多元,总销量已经超过60万,月销在11000+。除了挂耳咖啡产品之外,柯林也有速溶咖啡、咖啡豆产品、咖啡浓缩液,以及咖啡器具。


隅田川挂耳咖啡产品


隅田川是日本的咖啡品牌,挂耳咖啡同样也是阿里平台销量比较靠前的品牌,除了挂耳咖啡产品之外,也有速溶咖啡以及咖啡豆产品。和柯林咖啡类似,主打平价,采用普通咖啡豆。


illy挂耳咖啡产品


illy是意大利著名的咖啡品牌,给许多高档餐饮和星级酒店供应高品质咖啡豆,而这些商户也主打illy的品牌来吸引消费者对其咖啡饮品的关注。虽然从illy的业务类型来看是一个ToB的公司,但消费者对illy咖啡品质却有着很高的认可,据好奇心日报去年的报道,illy也准备开设高端的咖啡馆。


所以即便illy没有打精品咖啡的招牌,但产品售价也并不便宜,和一些精品咖啡品牌的挂耳咖啡产品售价相当,例如5包装的售价人民币45元,平均要卖每包人民币9元。


以上这些是国内非精品挂耳咖啡的主要参与者,下面我们来看看精品挂耳咖啡的玩家有哪些,分别又有着怎样的特色。


明谦咖啡挂耳咖啡产品


明谦咖啡是一家既经营咖啡烘焙、咖啡豆/粉零售,也经营咖啡学院和线下咖啡馆的精品咖啡品牌。依托于自有的烘焙工厂,是国内较早进入挂耳咖啡这个市场的品牌,在好奇心日报2014年的报道中提到,明谦咖啡创始人蔡中顺在2010年关注到挂耳咖啡,也在那个时间之后开发出挂耳咖啡产品。


虽然进入挂耳咖啡市场比较早,但目前明谦的挂耳咖啡产品销售并不高,咖啡零售这个板块主要业务还是在销售咖啡豆上,同时依托于自有咖啡烘焙工厂,也在做代加工的业务以及向精品咖啡馆供应咖啡豆上。


Fisher Coffee挂耳咖啡产品


在精品挂耳咖啡这个品类里,销量比较高的是Fisher Coffee,这是位于青岛的一家精品咖啡品牌,有自己的烘焙工厂,业务主要以零售烘焙咖啡豆为主,销量较高的是自己拼配的一款意式咖啡豆,也有一些列单一产地单品咖啡豆,不乏瑰夏咖啡这种高品质的精品咖啡豆。


从每一包的平均售价上也看得出来,Fisher Coffee是精品挂耳咖啡较低的,甚至比前面提到的有些普通挂耳咖啡售价还要低,也正是因为主打平价精品挂耳咖啡,所以在阿里平台上,精品挂耳咖啡里Fisher Coffee的销量是比较靠前的。


三顿半挂耳咖啡产品


三顿半是在精品咖啡文化上做得比较深的品牌之一,可以在其淘宝店上看到有一系列手冲咖啡的器具以及教程,三顿半的经营类型和Fisher Coffee有些类似,有自己的烘焙工厂,主营精品咖啡豆和精品挂耳咖啡。


三顿半冷萃速溶精品咖啡(图片来源:三顿半淘宝店)


最近我们有观察到其上线了一款冷萃速溶精品咖啡,5月28日正式上线销售,共有三个口味,9颗装,售价在人民币89元和99元两个价位,目前销量已经超过2700+,是店铺销量最高的产品。


三顿半其中一款挂耳咖啡产品的销量也是阿里平台上比较靠前的,20袋装售价人民币99元,平均每包不到人民币5元的价格。


永璞挂耳咖啡产品


永璞咖啡是做精品挂耳咖啡的品牌中比较独特的一个,这个品牌擅长与其他IP以及品牌推出联名款挂耳咖啡产品,同时也经营企业定制这方面的业务,例如和日食记推出了多款联名咖啡产品,还和网易云音乐、小崽子剧场有联名挂耳咖啡产品。


在所有挂耳咖啡产品中永璞咖啡的售价相对是比较高一些的,每包零售价在人民币6.6元到11.28元不等。


永璞冷萃咖啡液产品(图片来源:永璞天猫旗舰店)


除了挂耳咖啡产品之外,也有冷萃咖啡液这样的产品,在永璞淘宝店和天猫店中销量比较靠前,甚至超过了挂耳咖啡产品的销量,比如天猫中售价人民币99元的14小袋装的冷萃咖啡液产品,目前月销在1900+,相比销量最高的挂耳咖啡产品是350左右。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有挂耳咖啡产品的品牌之外,其实还有一些主营咖啡馆的品牌也有挂耳咖啡产品,比如3W咖啡旗下有一个子鱼挂耳咖啡品牌,小米有品上线的鹰集咖啡,主营线下精品咖啡馆,还有最近几年比较知名的精品咖啡品牌Seesaw,也有挂耳咖啡产品销售。


虽然挂耳咖啡这个小品类最近几年在中国热度挺高的,但由于中国咖啡文化以及咖啡消费习惯还处于培养期,而且整个咖啡市场的重心还是在门店现磨咖啡上,所以挂耳咖啡目前还是一个相对规模比较小的市场。


从上面这几个代表品牌来看,在中国市场上暂时还没有那个品牌的挂耳咖啡产品年营收超过1亿人民币的。至于这个小品类有没有机会成为一个大市场,如何成为大市场,即是我们下面来进行分析的。



挂耳咖啡在中国是一个好的创业方向吗,如果这个小品类未来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市场,那经营挂耳咖啡产品的咖啡品牌应该如何找到这个机会?


在思考挂耳咖啡在中国是不是一个好的创业方向之前,需要先思考,中国咖啡市场的潜力以及未来中国咖啡市场可能出现的格局。


前面我们有提到过一个数据,中国人均消费咖啡的杯数不及成熟咖啡国家一天的人均饮用量,但又考虑到中国人数量庞大,又分成密集度比较高的城市和想对地广人稀的农村,同时再考虑人均消费水平和咖啡文化的成熟度。


要达到成熟国家那么高的人均咖啡饮用量,对于中国来说在未来几十年里实现这点是非常困难的,但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在一些一二线城市,咖啡文化已经成为城市的日常文化以及人们常见的生活方式,考虑到中国有数亿的城市人口,这个增长潜力对于咖啡市场来说是非常可观的。


由于目前中国咖啡市场主要来自门店现磨咖啡,而咖啡市场近几年最大的增长也是来自于这个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咖啡消费习惯可以大致分成几种:a、对于身处职场人士,需要补充咖啡因;b、咖啡馆聚会、休闲的饮品;c、将咖啡做为日常饮品。


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是目前最为普遍的咖啡消费场景,从日本这个市场来看,许多即饮咖啡品牌在宣传的时候也会强化补充咖啡因这一点,当咖啡文化成熟之后日常饮品的消费场景比重也会日趋提升。


挂耳咖啡主打便利,同时在侧重到优质,平均售价如果能够吻合日常消费水平,不论是家庭、办公还是旅行,这三个挂耳咖啡的消费场景都有切入机会。尤其是需求量最高的家庭消费和办公室场景,这两种场景能够占据一席之地,挂耳咖啡市场则有机会成为一个数十亿人民币规模的市场。


在6月1日的微信指数中,瑞幸咖啡的指数在70多万,星巴克的指数在175万,咖啡的指数在400多万。相比较之下挂耳咖啡的指数不到一万,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第一,确实挂耳咖啡比较小众,第二,虽然小众,但潜在的空间很大。


我们有一个观点,没有长期存在的小众品类,许多品类要么成为大市场,要么消失了,只有小众公司或小众品牌。让自己的品牌在挂耳咖啡这个品类中脱颖而出,还是继续保持小众,这既是一个选择,也是一个整体的策略。


接下来我们从产品、供应链、营销&品牌以及渠道等,这几个角度来思考在小品类变成大市场,做为创业公司如何包括住机会?


挂耳咖啡的消费习惯是需要培养的,或者说需要找到切入点,切入到咖啡消费者的消费场景中去,这就关系到几个维度:1、产品的品质以及丰富性;2、挂耳咖啡的零售价;3、品牌建设上以及营销宣传的面够不够广;4、渠道铺设或渠道建设上。


上面我们提到的多个挂耳咖啡品牌,多少在这4个维度上,至少存在一两个维度有非常明显的短板。比如柯林咖啡,渠道集中在线上,而依靠纯线上打开产品和品牌的市场渗透率是非常困难的,产品品质以及品牌建设上也多少存在一些瑕疵。


首先,从销售规模上,直接影响销量的是渠道。渠道的精准度,能够覆盖到的潜在消费者数量多少,以及在渠道上曝光的质量。比如挂耳咖啡如果铺货到便利店或者超市、大卖场,产品陈列以及产品宣传的质量就很重要。


我们在知乎上看到,中粮旗下一款挂耳咖啡产品在武汉Toady便利店有在销售,鹰集咖啡和和言咖啡能够上线小米有品这个渠道,这些都在说明优质的渠道对于挂耳咖啡销售规模扩大有着决定性作用。


其次,在看产品售价以及产品是否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个角度。在Fisher Coffee天猫旗舰店数据看到,近期上线的一款20包的精品挂耳咖啡售价只有人民币60元,月销超过2000,这是一个比较值得思考的产品以及其定价。


如果口感和品质与普通速溶咖啡并无明显突出,消费者又为什么要用挂耳咖啡取代速溶,毕竟速溶咖啡要比挂耳咖啡更加便宜的,一杯不到人民币1元的价格,即便长期消费也不会对消费能力造成多大的挑战。


同时,如果在售价上和平价的现磨咖啡没有明显优势,消费者又为什么要用挂耳咖啡取代口味以及体验更好的现磨咖啡。如果是挂耳咖啡不输普通现磨咖啡,但保持高售价,这也会影响挂耳咖啡的普及以及市场空间大小。


仅仅是便利,是不足以让挂耳咖啡有这么大市场潜力的,需要在品质、售价以及便利性达到一个平衡,而且是很好的平衡,这对于挂耳咖啡来说才会有机会。


最后,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挂耳咖啡的供应链端上。其实这和其他类型咖啡产品是一样的,只不过多了一步挂耳的包装。


品质可控、成本可控、生产供应可控,咖啡的供应链是从咖啡生豆种植、贸易开始的,再到烘焙、磨粉和包装,仓储配送以及销售。


对于精品咖啡品牌来说,小批量精品咖啡生豆,可以直接找贸易商进行采购,但如果规模扩大起来,直采甚至深入到咖啡种植上就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食品消费品在规模扩大之后,最有挑战的其实是在供应链上,而许多早期增速还可以的食品消费品品牌,后期乏力,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供应链能力跟不上增长速度,所以增长停滞甚至下滑。



结尾


其实,门店现磨咖啡的增长带动了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的扩大,除了本身就比较成熟的速溶咖啡有了升级机会之外,即饮咖啡以及在家咖啡都有着不错的市场切入机会,在家咖啡包括咖啡豆/粉、胶囊咖啡,当然也包括挂耳咖啡。


如果你也在做咖啡相关的消费品品牌和产品,欢迎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